为促进经济转型,香港特区政府目下正不遗余力推动创新科技在香港的发展。正在香港兴建的“数码港”无疑会成为创新科技的动力仓,使一直作为国际金融、航运和商业中心之一的香港,有望在新千年里发展成为全球电子商务及主要互联网中心之一。
去年7月,香港特区政府与李泽楷拥有的盈科拓展集团正式签署协议,合作发展一个以信息科技为主题的软件科技园——“数码港”,以吸引信息技术公司汇聚香港。数码港占地26公顷,它将具备先进的光纤和高速宽频通信设备,其内设有多媒体实验室、高速计算机、多媒体器材及影音制作室、数码图书馆等,整个项目将耗资130亿港元,首期工程预计在2001年完成并投入使用。
两个月后,数码港在港岛西南薄扶林钢线湾正式动工。到目前为止,计划进展良好,已有微软、惠普、雅虎、国际商业机器、思科系统、日本光通信及盈科数码动力等110家世界及香港著名的科技电子公司与香港签订意向书,其中15家跨国公司已签约成为主要租户,并拟将其亚洲总部迁入香港数码港。另外,还有85家公司已登记表示有兴趣租用“数码港。大型跨国集团将香港视为经营高新技术产业的“舞台”,这对于香港经济向高科技、高增长型的转变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1997年董建华先生在当选行政长官后的第一份施政报告中,就明确提出香港要迈向“资讯科技新纪元”。随后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再一次证明了经济结构转轨对于香港摆脱“泡沫经济”、克服金融危机影响的意义。
实际上在1999年3月香港公布“数码港”计划伊始,全港随即就大兴科技产业之风。不少从事本专业甚至是根本与科技无关的企业,都开始大量收购互联网等与科技相关的资产,力图发展高科技产业。香港科技界及港人深信,香港数码港建成后,与香港培训资讯科技人才的资讯科技中心和生产高科技产品的科学园以及多个工业村成龙配套、相辅相成,将促成香港经济的转型。
对于香港高科技的发展方向,香港科技界人士近几年普遍有一个共识:香港应该发展互联网、电子商贸、电讯、多媒体和软件开发,以此来提升各行业的竞争力。尤其是香港作为全球十大外贸经济中心之一,实行电子商贸所带来的好处将会十分显著。
美国英特尔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贝瑞特最近分析说,香港在发展数码科技方面有三个优势:首先,有很好的电讯基础设施;其次,娱乐业发达,是世界第三大电影出产地;第三,具备自由开放的市场和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这些优势为香港发展成网络资讯中心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因此,他认为,香港可以成为亚太区互联网通讯中心和资讯供应中心,同时,还可以成为亚太区的网上金融服务中心,最终发展成为亚太区的资讯领导者。
但是,如果没有本地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需求和水平的推动,特区政府所谓的发展高科技也只能是一句空话。那么,香港企业信息技术的需求和应用情况又怎样呢?
香港本地企业对信息科技的应用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香港第一台商用计算机是在1965年问世的。自70年代末,香港经济结构开始了从以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的转变,银行、房地产、证券等投资行业在香港经济中的地位更为重要。服务业的兴起意味着香港经济对实时信息的需求更趋旺盛,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强,香港企业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香港的信息技术应用正是伴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提高的。从前,计算机主要是用来代替重复性的工作;到了70年代,则主要负责实时数据的处理;到了90年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企业的战略性决策。所以香港虽然没有产生出美国那样的全球知名的信息技术公司,但从事信息技术的中、小型公司数量却不少。
另据统计,香港互联网用户人数和使用量近年一直大幅提升。截至去年底,香港互联网拨号接驳上网用户的数量达到173.4254万户(香港人口约670万),而且数目仍在持续增加。以拨号网络的使用时间计算,去年互联网使用量是前一年的一倍。业界的估计数字显示,在香港透过互联网进行的货品及服务交易总额,将会由1998年的6000万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24亿美元。这些统计数字和预测均显示出,香港正大步向着电子贸易的方向发展。
综合企业、政府等各个层面的情况,香港科技、实业界普遍认为,在香港采用电子贸易的情况必定会更为普及,这些情况很自然地会产生提高资讯科技技能的需求,因此,在香港实施数码港计划是有相当基础的。
香港的高科技发展与世界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尤其不能与中国内地的发展割裂开来。在中国加入世贸后,香港与内地的发展将是一种相互竞争亦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香港的高科技发展策略一定要配合中国内地的发展。
目前,在高科技领域对香港经济地位显露挑战势头的内地城市是深圳和上海。
近年来,深圳在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市场经济等方面成绩不俗,尤其是深圳的科技产业异军突起。1998年,深圳的高新技术产品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5%以上。论地理条件、辐射地域、人文环境等方面,深圳与香港也有相似之处。去年秋天,深圳一座数码城破土动工,颇显示出在高科技领域的强有力竞争态势。
上海虽然与香港的经济辐射范围并无冲突,但其科研实力、金融、资源等方面优势未可小觑,发展势头咄咄逼人。比香港“数码港早建4年的上海科技信息港已初具规模,正在努力实现电脑、有线电视、无线广播三网合一,以巩固网上优势。
不过总体而言,与内地城市相比,香港的整体优势仍十分显著,在经济区位、管理水平、市场监督、信息交流、资金筹措、工作效率等方面更是略胜一筹。另一方面,由于内地与香港关系密切,并且内地与香港在文化上一脉相连,因此,与外国公司相比,港商采用互联网开拓内地市场、拓展贸易,更占有相当的优势。
但是,一些香港业内人士也指出,眼下香港发展高科技及建设“数码港,亟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人才短缺问题,二是电讯容量仍然较小。
伴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开发,香港的人才短缺问题突显出来。本港一些有识人士最近纷纷指出,香港需要改革教育制度,以尽快培育更多适合未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应该说,香港已经充分认识到培训资讯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为此,政府已制定并于1998年11月公布了有关资讯科技教育的5年策略,目的是利用现代科技,使本地学生能接触到广泛的知识和资讯。港府还不失时机地增加了对资讯科技教育的投入。去年获得拨款的617个教育计划中,有149个是与发展资讯科技教育有关的,拨款数额占总额的40%以上。此外,港府还拨款50亿港元设立了优质教育基金,资助教育界推行值得开展的优质教育计划;为快速引来人才,港府最近特别制定了吸引内地人才来港的优惠政策。
为解决电讯方面的问题,特区政府在今年元月宣布,一次性发出18个提供固定电讯服务的牌照。新牌照的批出,意味着香港电讯容量的扩大。新领牌的电讯服务商将提供更多宽频服务,从而确保香港在资讯年代拥有亚太区一流的电讯通讯平台。
可以说,建设“数码港仅仅是一个发端,伴随着薄扶林钢线湾工地上机器的轰鸣,香港高科技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建设“数码港的效益要在7至10年后才能显示出来,但是香港特区发展高科技、加快经济转型的工作,已随之全面启动了。